中国科协 教育部关于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教育部网站 其它部门文件栏目 时间:2023-07-14 浏览:10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按照《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国科协、教育部决定共同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现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落实。

中国科协 教 育 部

2023714

(联 系 人: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 生文远 沈林芑

联系电话:010-68527152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将价值引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

  2.任务目标。构建开放协同工作模式,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

  二、主要任务

  1.大力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教育。邀请院士专家走进校园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组织科技辅导员、少先队员、共青团员讲述科学家故事。鼓励各地分层次建立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在“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行动”中,组织大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开展科学家精神演讲报告。

  2.精心打造“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依托中小学建立一批“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以下简称“众创空间”)。依托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当地中小学校组织开展“科技馆里的思政课”“科学家故事戏剧社”“Z世代天团秀”“逐梦采风团”等品牌活动,定期开展业务指导、交流培训。组织帮助中小学师生参与“科学也偶像”短视频创作传播活动。

  3.深入开展科学家故事阅读推广。充分利用中小学现有读书角、图书架、书报亭,充实科学家故事图书。提升科学家精神出版物质量,推动出版社、科技馆等机构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并定期更新补充。以班级为单位举办故事分享会、主题班会,以学校或地区为单位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朗诵等多种活动,支持科学家、科技辅导员深度参与学生故事分享,指导演讲朗诵等,推动形成阅读交流科学家故事浓厚氛围。

  4.加强科学家精神资源共建共享。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等平台,建设“科学家精神专栏”,提供优质数字资源。依托“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让科学大师剧走进中小学校。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科协、教育部门要把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精心组织实施。加强上下联动,加强统筹协调,运用众创众筹等新理念,有效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主动性,形成科学教育优质资源有效融合。

  2.加强分工协作。中国科协、教育部建立跨部门联合工作专班,定期开展会商。中国科协以“众创空间”为载体,以现代科技馆体系为依托服务赋能各地科协和中小学校。中国科学技术馆负责“众创空间”建设总体实施,制定规范标准,成立专家团队,指导各地具体推进。教育部加强统筹协调,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为各地提供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各地科协、教育部门及所属科技馆和中小学校主动加强沟通对接,建立开放协同机制,统筹各自阵地、队伍、活动、平台、项目资源,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

  3.鼓励探索创新。各地科协、教育部门要不断探索创新以文化人的有效方法、载体和手段。鼓励中小学生走进科学家工作场所,沉浸式了解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支持学校排演科学家故事短剧,鼓励支持中小学生制作易于传播的科学家故事微短视频等,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美育汇交融合,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研究出台有效可行的配套举措。

  4.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及时凝练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选树典型案例,及时做好行动成果宣传和先进经验、典型案例推广。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放大正面效果,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在社会营造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浓厚氛围。

  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将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广泛开展面向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的专题培训和面向艺术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艺术学科教师素质与能力监测,提升教学与专业能力。抓好教师源头培养,将美育课程纳入师范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将美育素养有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办好全国艺术教育类专业学生和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建设国家、省、市、县各级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构建名师和骨干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加强美育科学研究,进一步发挥全国高校和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设一批美育高端智库和高水平研究平台。鼓励改革和创新教师评价办法,激发美育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

  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展演展示活动。省、市、县级每年举办学生艺术展演,提高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覆盖面和参与度。推广普及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做好校园精品剧目校际展示。创新开展集审美赋能、创意实践、人文升华的社会实践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校园优秀展演节目和作品。规范管理、正确引导各类学生艺术实践活动,避免锦标意识和功利化倾向。

  (四)校园美育文化营造行动

  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传承基地建设,制定完善建设标准,推出一批典型案例和文化资源。鼓励学校建设丰富多样的艺术社团,加强国家级示范性大中小学生艺术团建设,建立国家重大演出与学校社团的活动交流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平台,特别是橱窗、展示屏、校园广播、电视台、校园网等打造校园文化艺术展示空间。加强美育实践活动场地保障,支持学校根据实际建设小型美术馆、博物馆、展览厅、音乐厅、剧场等。鼓励地方开展美育示范区和示范学校建设,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五)美育评价机制优化行动

  深化美育评价改革,发挥评价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探索多元化教育评价方式,开展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应用性评价,重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小学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实施全员艺术素质测评,鼓励拓展测评内容和方法,完善初、高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将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高校落实本科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至少2个学分的基本要求,注重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强化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的评价。实施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美育评价制度。

  (六)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

  探索以县域为基点、市域为统筹、省域为指导,完善全面提高乡村美育质量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县域内优秀美育教师流动授课、优质美育课堂资源共享,促进学校美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城乡学校之间“手拉手”相互学习交流和帮扶机制,探索高校艺术社团和乡村学校双向交流机制。鼓励美育名师进乡村、乡村学生进城市艺术场馆,开展城乡中小学生美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多形式搭建乡村学生专场展演平台,鼓励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开展学生个性化艺术展示。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培训,持续实施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支持艺术院校参与城乡规划和乡村振兴,助力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

  (七)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

  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地方平台,开发教育教学、展演展示、互动体验等优质美育数字教育资源,持续更新上线美育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促进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探索运用云展览、数字文博、虚拟演出、全息技术等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利用传感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活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艺术体验、改进评价过程。

  (八)社会美育资源整合行动

  发掘在地文化,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提供充足保障,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学校与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交流合作与双向互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各类社会资源为学校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服务,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场馆。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协同,鼓励开展家校共建和社会服务。将艺术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推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交流模式,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外学生艺术夏令营、冬令营等,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和国际影响力的学校美育展演展示活动,促进美育成果互鉴和文化创新。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教育部门要将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制度保障,制定细化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要加强统筹协调,健全与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督导评估,将其作为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将采取适当形式督导各地实施推进情况和开展成效。各级各类学校要将美育浸润行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鼓励高校建立健全美育工作专门机构和部门,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和管理。

  (二)强化条件保障。各地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学校美育工作,统筹相关经费保障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实施。鼓励高校单独设立美育专项经费,中小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多措并举保障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各级各类学校要保障基本的艺术场地设施和器材器具,鼓励学校引进校外社会资源,满足学生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三)加强宣传推广。各地各校要不断探索创新深化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有效途径,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共同关注和支持学校美育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各地教育部门要及时总结凝练本地区典型经验和实施成效,编制年度报告。教育部将组织编制并发布全国年度发展报告。

教 育 部

20231220

(来源:教育部网站  其它部门文件栏目)

 


Copyright © 2018 xfjsw.Aufe.Edu.CN    版权所有:安徽财经大学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路962号安徽财经大学东校区1号办公楼

联系电话:0552-3179676

Copyright © 2018 xfjsw.Aufe.Edu.CN
版权所有:安徽财经大学

联系电话:0552-3179676

返回 原图
/